一、学科(专业)简介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整体性和一体化研究的学科,属于法学学科下的一级学科。本学科于2006年获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两个硕士二级学科授权点,2007年开始招收第一批硕士研究生。2011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一级学科授予权。2012年,开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硕士点。2018年,经教育部审核通过自设党的建设二级学科硕士点,2019年招生。201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被确立为省级重点发展学科。2016年,本学科入选河北省“双一流”建设项目。
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党的建设等5个二级学科。聚焦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及其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四个选择”问题研究、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中外政党比较研究等领域,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基层党组织执行力等研究特色。
本学科点现有硕士生导师33人,其中教授10人,博士25人。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及一般项目等14项,教育部及省级等各类项目上百余项。获得省社科成果一、二、三等奖多项,获得河北省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建设有河北省省级新型智库道德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河北经贸大学研究中心、河北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基地、教育部尼泊尔国别研究中心、河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培训研修基地等科研平台。
目前,本学科按照一级学科招生、二级学科培养模式进行人才培养。毕业研究生除考取博士深造外,大多进入到学校、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教育机构工作,成为各行业中的优秀人才。
二、培养目标
根据国家对培养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基本要求,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专业特点,本学科的培养目标是:
1.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治学态度。
2.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熟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重要文献,了解本学科研究的最新学术动态和研究成果。
3.能较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现实问题,具备一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恪守本学科的学术规范,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写作能力,成为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理论研究、教育教学、宣传和实践工作的人才。
三、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下设5个专业方向。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向。本方向旨在从整体上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聚焦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及其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发展研究方向,侧重《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历史唯物主义与哲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研究等。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向。本方向旨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经验基本规律和理论创新成果,主要聚焦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化学理化阐释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等。
3.思想政治教育方向。本方向是专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学科方向。侧重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的形成发展研究、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与网络思政研究等。
4.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方向。本方向旨在研究近现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和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主要聚焦于中国近现代政党研究、中国近现代经济研究、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研究等。
5.党的建设方向。本方向是研究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及其实践的学科方向。侧重于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内民主政治及党的民主集中制研究。
四、学习年限
本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在校学习期限最长为5年(含休学)。
五、培养方式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在遵循教育规律、学科要求基础上,实施如下培养方式:
1.执行全日制培养、在校全脱产学习方式。
2.实行研究生培养导师负责制。导师对所指导研究生的思想品质、学业课程、知识结构和论文写作全面负责;实施个性化培养方案,加强硕士学位论文指导,不断提升毕业论文质量;导师要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协助主管部门妥善解决学生学习和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充分发挥导师组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集体指导作用。一般在新生入学后一个月内确定导师。
3.采取理论学习、科学研究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堂教学多采用启发式、研讨式、专题式等教学方法;学术实践活动常态化,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做学术讲座,组织研究生学术论坛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术思维,提高学术创新能力、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4.严格考核,实行淘汰机制。严格把控课程考试、中期考核、毕业(学位) 论文质量。不符合申请学位条件的,将无法获得学位证书。
5.加强学术道德培养。学术道德教育规范化、常态化,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导师要严格审阅学生的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加强意识形态引导。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一)课程设置与学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按照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实行学分制,总学分需达到30分方可毕业。每位研究生所修课程包括全校公共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科研实践课以及补修课五个模块。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均为学位课程,合计18学分。
1.全校公共课
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必选课和选修课。合计4学分。
(1)必修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34课时。
(2)必选课:《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研读,1学分,20课时。
(3)选修课:从《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原著选读》中任选1门,1学分,17课时。
2.学科基础课
各二级学科方向均需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专题》等4门课程。合计8学分。
3.专业课
专业课共分为三种类型:公共专业课、专业方向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合计12学分。
(1)公共专业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各二级学科研究生均需学习《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课程。
《逻辑与批判性思维》,必修,2学分,34学时。
(2)专业方向必修课
专业方向必修课按照各二级学科方向单独开设,每个二级学科方向研究生需必修本方向专业课3-5门,合计8学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向:开设《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专题》《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等4门课程。
马克主义中国化研究方向:开设《毛泽东思想专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究》《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专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沿问题研究》等4门课程。
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开设《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史专题》《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网络意识形态研究》等5门课程。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开设《中国近现代政治研究》《中国近现代经济专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专题》《中国近现代基本问题研究》等4 门课程。
党的建设方向:开设《党的建设重要文献选读》《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专题》《执政党建设研究专题》等3门课程。
(3)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对所有二级学科开放,研究生需在导师指导下选修2学分。
开设的课程包括如下:《中西方哲学思潮评介》《文化理论专题》《中国政治思想史专题》《当代国际问题专题》《中国式现代化专题》《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中国近现代史学术前沿》《世界政党研究专题》《党内法规专题研究》等专题课程。
4.科研实践课
科研实践课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模块,共计6学分。其中,必修模块包括学术论文写作训练、项目(竞赛)申报实训、研究生学术报告,合计4学分;选修模块包括专业方向科研组会、学术会议、专家学术报告、科研成果产出、社会实践,合计修够2学分即可。
科研实践课由各专业方向导师组负责组织、考核,各类科研实践安排及考核认定结果均须提交mgm美高梅
学术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
5.补修课
补修课是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历考取本专业的研究生必须补修的本科生课程。补修课设2门,不计学分,但成绩必须达到合格要求,应补修但未修或补修成绩不合格者,视为研究生中期考核不合格。
七、其他学习项目安排
为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学期间还要求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社会实践或者参与课题研究、论文写作等,不计学分。
八、中期考核
本学科研究生实行中期考核制度,一般在第四学期初进行;中期考核结果合格者,方能进入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开题、撰写阶段。中期考核工作要求按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学位(毕业)论文
本学科根据《河北经贸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有关规定规范学位(毕业)论文选题、论文形式、学术规范、答辩、学位申请等。
硕士学位(毕业)论文写作时间不少于一年半,论文字数为3万字以上。
1.论文选题。论文选题应尽可能从高起点、新视角、前沿性的要求出发,鼓励研究生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硕士毕业(学位)论文选题要具有理论价值或实践意义。
2.开题报告。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开题在中期考核通过之后,一般在第四学期进行。开题报告主要检验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独立驾驭能力和研究能力,考察论文写作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论文选题的依据或意义、国内外关于该选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文献综述)、本人的详细研究计划、主要参考书目等。开题时既要考察学生论文选题是否属于本学科,又要考察其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关于开题的规定:开题前导师至少要对研究生进行三次指导,开题时至少要有5位本专业的学术骨干参加开题评审。没有通过开题的研究生,在修改后经学科组同意可再次组织开题评审。
关于创新的要求:创新是衡量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质量的一项重要依据。研究生的学位(毕业)论文要有一定的创新性。创新主要包括:角度新、论据新、观点新等。
3.论文检查与评审。开题后学生撰写学位论文,要能够体现出扎实的基础理论与专业水平;观点明确,主题突出,结构严谨,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论据充分,资料翔实,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导师要对硕士生的学位(毕业)论文写作给予指导。在学位(毕业)论文外审前,研究生须在导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论文撰写,并按照导师的要求修改论文;导师也须认真指导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的写作,在外审前至少修改三次,并有修改记录。
4.答辩。硕士研究生在论文答辩前,须进行预答辩。预答辩一般在第五学期进行。学生按照预答辩委员会意见对论文做进一步修改。外审评审通过后,按照学校要求参加学科组织的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十、毕业与学位
研究生在规定学习年限内,按照个人培养计划的要求,完成各环节的培养任务,学位(毕业)论文答辩通过,方可准予毕业。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方可授予学位。
十一、推荐阅读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10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年版.
[3]《列宁专题文集》.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50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6年版.
[5]《列宁全集》.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年版.
[6]《毛泽东选集》(1-4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7]《毛泽东文集》(1-8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6年版.
[8]《邓小平文选》.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4年版.
[9]《江泽民文选》(第1~3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6年版.
[10]《胡锦涛文选》(第1~3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6年版.
[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4年版.
[1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7版.
[1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20年版.
[1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20年版.
[15]庄福龄.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4年版.
[16]顾海良.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
[17]肖前著. 《马克思主义哲学》.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4年版.
[18]《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1年版.
[19]王伟光著.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前沿研究报告》.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6年版.
[20]张一兵著. 《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转换》.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
[21]陈文通著. 《重温经典:拜访马克思——七个重大理论问题》.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9年版.
[22]孙正聿著.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版.
[23]侯惠勤, 等.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
[24]俞可平著. 《论国家治理现代化》.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年版.
[25]丰子义著.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版.
[26]黄楠森著. 《人学原理》. 南宁: 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0年版.
[27]赵敦华著. 《西方哲学简史》.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28]刘放桐, 等编著. 《新编现代西方哲学》.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0年版.
[29]龚育之, 石仲泉, 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年版.
[30]郑永廷主编.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概论》.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31]《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4年版.
[32]钱穆. 《中国历史研究法》. 北京: 三联书店, 2013年版.
[33]张宪文. 《中华民国史纲》. 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5年版.
[34]虞和平. 《中国现代化历程》(全三册).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1年版.
[35]王桧林. 《中国现代史参考资料》(上、下册).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年版.
[36]李君如主编. 《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上下册). 福建: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1年版.
[37]徐贵权, 邵广侠. 《思想政治教育学》. 长春: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0年版.
[38]王学俭.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前沿问题研究》.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8年版.
[39]张荣臣主编. 《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史》. 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6年版.
[40]杨德山. 《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学说》. 北京: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5年版.
[41]杨光斌.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导论》(第二版).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年版.
[42]陈学琳. 《新编党务管理工作理论与实践》. 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43]本书编写组. 全面从严治党常用文件选编. 北京: 党建读物出版社,2 018年版.
[44]麦克莱伦著. 《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45]曹德本主编. 《中国政治思想史》.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46]张耀灿, 郑永廷, 等著.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1年版.
[47]王惠岩主编. 《政治学原理》.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